北京,2016年11月17日——
企业级基础云服务商青云QingCloud(qingcloud.com)日前宣布,在全新上线的上海1区(SH1)中,对技术架构进行全面升级。上海1区将升级为全闪存架构,并基于统一的存储和网络系统实现虚拟化和容器的融合运行,业界首创以一套架构同时支持虚拟化和容器技术。在此基础上,上海1区的PaaS服务将率先应用容器技术,最高实现500%的性能提升,同时帮助用户获得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更简洁的开发部署和管理流程。 虚拟化与容器互为补充 容器技术凭借其更敏捷、更快速的开发与部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开发者接受,整个容器生态圈得到迅速发展。而虚拟化由于自身内核的限制,其网络及I/O瓶颈始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即使应用全闪存,虚拟化的存储性能只能获得有限的提升,远远低于企业预期。因此,容器一度被认为是虚拟化技术的替代品。青云QingCloud CTO 甘泉
青云QingCloud 认为容器与虚拟化之间并非不可调和,它们之间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更像是镜子的两面,互为补充、各有利弊。基于虚拟化技术实现的虚拟主机类似于物理机,隔离能力强,操作系统层面灵活性高,但网络和存储的性能损耗(Overhead)较大,占用资源较多,自身体量过重。 容器则更轻量化,具有更好的磁盘读写性能(磁盘I/O)及网络性能,同时可以在线对 CPU、内存和系统盘进行无间断扩容。但容器依赖物理机内核(Kernel),不能运行 Windows 系统,更适合大数据、微服务、DevOps 等对性能或轻量化有比较高需求的应用场景。 QingCloud SDS 2.0全新一代软件定义存储技术 青云QingCloud现有IaaS层架构全部基于虚拟化技术构建,在现有架构上实现对容器技术的兼容并不是最优方案。而重构一套独立架构专门用于容器技术的支持将对云平台的整体管理与维护带来更大的压力,不利于长期持续发展。因此QingCloud选择对IaaS层架构进行升级,攻克使用一套架构同时支持虚拟化和容器化的业界难题。- 物理机文件系统隔离
统一的物理架构,节点相互对等,可以支撑各种集群管理框架; 虚拟化体系和容器体系由统一的网络和存储进行支撑,两者间实现无缝互通及共享资源; 支持基于容器技术运行 Docker,使 Docker 的云化部署开发大大简化,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兼顾了与虚拟主机的融合及云的弹性特质。
- 性能极大幅提升
- 更灵活的副本自定义策略